员工美文备份

青山依旧在 英雄气浩然

点击量:次 发布时间:2021-05-12
 工 美 文

第 19 篇

信阳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5-11


 
第一党支部  冯  超
 
       鄂豫皖三省交界处,巍峨的金刚台高耸入云,层峦叠翠。茂林荫蔽的崎岖山道间,青草和野花散发着春天的气息,丝丝沁入行人的心脾。山坳深处的绝壁上,一条如银的白练倒挂,轰然倾入碧潭深处,激起涓涓清流,在乱石沟壑间奔流穿行,蜿蜒而下。行走在这大自然造就的秀美山色间,掩映其中的一处处石洞让人驻步停留。逼仄狭小的空间,阴暗潮湿的环境,眼前这难以令人容身的洞穴石窟,就是当年红军坚持斗争、保留革命火种的战斗堡垒,也因此被后人纪念名为“红军洞”。
       红军洞内,一尊尊红军战士塑像默然肃立,血与火的历史已凝固在他们清癯而坚毅的面庞。山谷间,清风拂过苍松翠竹,如涛声般回响激荡,又似乎在将远去的烽火岁月一幕幕向后来者展演诉说。
       中原第一峰,共产党人在这里播撒下革命火种,在党的历史上书写了崭新的一页。位于金刚台脚下的商城县,早在1925年就有了自己的党团组织,1929年5月“商城起义”成立了河南省第一支工农武装第十一军三十二师,1929年12月25日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,开创了河南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——豫东南革命根据地。曾经的穷乡僻壤,在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引下,迸发出了革命的星星之火,掀起了改天换地的革命风暴。千里大别山,因此锻造成了红色之地,英雄之山。
       战地桂花香,共产党人在这里浴血奋战坚持斗争,在党的历史上谱写了雄壮的战歌。1935年至1937年,金刚台妇女排和游击队以“红军洞”为据点,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和饥寒病痛,前仆后继,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、宁死不屈的游击战争,保存了革命的火种,赢得了在中国革命史上“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”的崇高赞誉。革命理想高于天,无论面对凶险的血雨腥风,还是身处恶劣的野外环境,红军战士心中的信仰之火永不熄灭,用热血和生命浇灌出绚丽的革命之花,用钢铁意志奏响动人心魄的忠魂曲。
       巍巍大别山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重建根据地,在党的历史上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。为了实施战略再展开,1947年12月,刘邓大军分为“前方指挥所”和“后方指挥所”,邓小平政委率“前指”由麻城进驻商城长竹园乡五里山,与国民党部队展开周旋,最终重建了大别山根据地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从革命烽火的初起,到革命根据地的坚守,再到革命进攻号角的吹响,辗转奋斗二十余年,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,大别山在转折之战中迎来转折之变,碧空晴日之下更加郁郁葱葱。
       军民一家亲,苏区人民奋勇争先投身革命洪流,在党的历史上铸就了浓厚的鱼水深情。为了民族的独立、为了新中国的诞生、为了人民当家做主,金刚台下的商城县先后有10万儿女投身革命,其中8万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,可谓是“家家有红军、村村有烈士、山山埋忠骨、岭岭树丰碑”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鄂豫皖苏区能够‘二十八年红旗不倒’、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、扎下根,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,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,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、军民团结如一人”。革命战争年代如此,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此,迈步进入新时代更应如此,紧紧依靠人民、不断造福人民、牢牢植根人民,党的事业才会蓬勃旺盛,人民的国家才会繁荣强大。
       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金刚台在寒来暑往中早已洗尽硝烟战火的气息,唯有革命先驱的忠魂和精神熔铸在巍峨群山之中,永驻长存。“不忘来时的路,走好前行的路”,厚重的历史让每一位追寻革命足迹的后来人倍感肩上的责任。历史需要铭记,征程仍在继续,当好革命事业的传承者,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,先辈们开创出的道路才会在我们的脚下愈走愈远、愈走愈宽。
 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版权所有:信阳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:0376-6222251
© 2018- 豫ICP备18023835号 豫公网安备41159202000142号 网站制作:联创科技